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工作 > 修心教育 > 修心教育
省第四监狱: 绘就平安大墙“枫”景

发布时间: 2022-01-25 16:34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近年来,省第四监狱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枫桥式分监区”创建活动,促进囚囚矛盾、亲囚矛盾、社囚矛盾化早化小化无,真正做到了“矛盾不激化、管教不缺位、平安不出事”,绘就了平安的大墙“枫”景。

做好“气象员” 预防矛盾

   作为一所重刑犯监狱,省第四监狱关押的都是刑期较长的罪犯,罪犯之间的矛盾,和亲属、社会间的矛盾,都可能成为监狱监管安全的隐患,更是罪犯漫长改造道路上的“绊脚石”。

那如何进行矛盾预防排查,让罪犯积极改造?省第四监狱给出的答案是:监狱民警要做好矛盾预防的“气象员”。

监狱可以多途径进行矛盾预防,但与其被动地去做救火的‘消防员’,还不如主动地去做‘气象员’,主动排查,积极化解,才能防患于未然。

分监区罪犯张可(化名)的亲囚矛盾预防就是很好的例子。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浙江监狱为了满足罪犯在疫情防控下的会见需求,开通了可视电话会见功能,为家属会见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张可知道这个消息后,在电话里再三叮嘱妻子,要按照可视电话的会见要求,记得把三个孩子也一并申请,他想看看孩子们。可没想到的是,当接通可视电话后,除了妻子,张可根本没看到三个孩子的身影,跟妻子没说两句话,他就匆匆把电话挂掉了。

“我在这里坐牢,她肯定不在意我了,现在就连孩子也不让我见。”张可在修心日记本里这样写道,第二天的改造也有些心不在焉。

该分监区“二语三情”矛盾化解室的民警发现了张可的异常,找到张可了解情况。“也许是你的妻子对会见的要求还不太清楚呢?不妨再多了解下具体情况?”后来,分监区民警了解到,张可的妻子的确因为工作繁忙,没有仔细看监狱的可视电话申请要求。

症结找到了,需要及时消除夫妻俩的误会,预防矛盾进一步升级。于是民警在线指导,很快张可的妻子按照要求重新提交了会见人员名单申请。事后,张可羞愧地说:“她一个人在外面带着三个孩子,我还这样误会她,实在是太不应该。下次会见,我一定好好向她道歉。”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近年来,监狱各分监区先后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各具特色的矛盾化解工作室,或通过心理干预、心理矫治,或通过普法宣传、政策解读,或通过个别谈话,帮助解决罪犯的合理诉求,像一根根连通高墙内外的“毛细血管”,预防矛盾的产生或者升级,彰显了监狱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宽严相济  化解矛盾

   一直以来,省第四监狱重视罪犯的合理诉求,民警在执法过程中,注重法度和温度有机统一,开展“一人一事”的矛盾化解工作,让罪犯把心稳下来,让矛盾迎刃而解。

分监区罪犯李明(化名),犯罪前与姐姐一起做“资金生意”,短短几年时间,姐弟俩获得了大量的非法所得,但最后因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双双入狱。李明被判了11年有期徒刑,姐姐也被判了3年有期徒刑。

然而,姐弟俩的债务纠纷却一直没有厘清。入狱后,李明和姐姐开始互相埋怨,并通过各自的家人,想“追回”属于自己的那部分“非法获利”,原本感情不错的姐弟俩产生了嫌隙。特别是姐姐服刑期满后,多次向李明家人追讨,更加剧了姐弟俩之间关系的恶化。最终,李明不愿和姐姐联系,更不愿和其他家人拨打亲情电话,也拒绝参加任何会见。

分监区“致心”矛盾化解工作室了解到情况后,一方面,选派资深的民警调解员与李明进行个别谈话教育,建立矛盾调解专项档案,鼓励并引导李明不要纠结于过往与姐姐的矛盾之中,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造,重新树立起人生的信心。

与此同时,分监区民警还积极搭建李明和家人的情感沟通桥梁,通过拨打亲情电话、书写家书、视频会见等方式,逐步打破李明的心灵“坚冰”。最为重要的是,民警主动联系矛盾的关键人物——李明的姐姐,详实地告知李明近2年来的改造表现。

“李明其实非常在乎亲情,特别是和姐姐的感情,内心里并不想因为这个矛盾断绝了姐弟情深.......”当多次听到民警的调解后,李明的姐姐态度缓和了下来,表示愿意和弟弟把事情讲清楚,也不再追究两人之间的经济纠纷。一次可视电话会见中,当听到姐姐说:“照顾好自己,我们始终是一家人”时,李明早已泪流满面。自此,姐弟俩的亲情裂痕,终于在民警努力下成功修补。

通过主动为罪犯化解心结,让民警用心和温度去“排雷”,让罪犯踏实改造,促进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据统计,2021年,省第四监狱共收到罪犯感谢信528封。“枫桥式分监区”的创建不仅让罪犯的矛盾诉求得到了化解,监狱民警中也涌现了一大批能法理融合、情理交融的调解能手,为监狱实现监管安全注入了硬核实力。

整合资源 创新机制

监狱是刑事司法的末端,也是社会治理的前端。

罪犯王肖(化名)因为申诉没有得到之前服刑监狱的回应 ,致使他对监狱的法治教育失去了信心。投入省第四监狱服刑后,王肖曾扬言出狱后要报复社会。了解情况后,监狱专门成立专案组,赶赴云南、四川等地查询线索,在法院、司法机关等政法机关的配合下,终于了解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最后,在王肖出狱前23天,监狱为他找到了申诉的关键证据,解开了压在王肖心中多年的心结,为他顺利回归社会铺平了道路。

要让“枫桥经验”在高墙内落地开花,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为此,省第四监狱通过深入推进监地融合,积极引进社会力量,构建多元化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针对一般性的改造矛盾纠纷,监狱聚合罪犯家属、社会公益人士、志愿者等社会力量,通过不同身份、不同专业的人士构成矛盾调解团队,进行全方位的化解,解决罪犯在生活、医疗、心理等各方面的合理诉求,维护了狱内的安全稳定。

而一些涉及到罪犯和外界的矛盾,监狱则会借助社会的专业力量。例如,借助人民调解委员会杭州临平区矛盾调解中心等资源力量,重点化解罪犯和社会的矛盾,为防范社会安全风险做好了“提前量”。

为做好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省第四监狱继续做好“融合”的文章,让“朋友圈”不断外延。与省律协合作,成立法律调解工作室,聘请律师走进高墙进行法治宣讲,通过“法雨春风进高墙”活动开展线上法律援助,为罪犯答疑解惑化矛盾;与浙江开放大学携手,将社会高墙进入监内开办学习中心,提高罪犯受教育程度,为其刑满释放后能顺利融入社会,减少社会矛盾纠纷奠定基础;与余杭公证处、属地司法局、民政局等职能部门,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形成矛盾调处的整体优势,使得监狱与社会无缝衔接,预防和减少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

 

 




信息来源: 省监狱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