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修心教育丨一个半文盲、“刺头”的蜕变故事
|
||||||||
|
||||||||
故事的主人翁叫留君(化名),是个聋哑人,2005年因犯贩卖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投入浙江省第一监狱改造。 彼时,沉重的罪恶,让他看不到任何光明,在改造中一度破罐子破摔,短短一年时间,违规扣分11次,2次送高戒备矫治。
如今,这个被判“死缓”的半文盲、聋哑人、改造“刺头”,转变为没有一次违规,获大大小小10余个奖励,多次被评为监狱动漫达人、技术能手,掌握多项非遗艺术制作工艺的改造典型,这条修心蜕变之路,是怎样铺就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修心故事。
“那一瞬间,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 我暗下决心:定不辜负警官对我的期望” 高戒备矫治回来后,分监区警官尝试用柔性文化来熏陶我的内心思想。清晰地记得,在包教警官李斌的推荐下,我加入到监区“蝶变”动漫艺社。那里是监狱为我们提供的主攻衍纸非遗艺术的修心主阵地,里面的每个同犯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身体的残缺,做任何事都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努力。我不能讲话,听不见声音,一开始,学习交流成为最大的障碍。李警官一半时间指导他人,另一半时间专门留给我。首次创作,我用尽所有的材料,折叠出一个残缺的纸鹤,除了基本轮廓,俨然是乱纸屑拼凑的纸团。众目睽睽下,我很羞愧也很自责。但李警官却向我竖起了大拇指,随后坐到我身边,将纸鹤一点点分拆开来,边分拆边向我“讲解”需要修正的地方。那一瞬间,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跟父亲读书识字的美好时光,也是从那一刻起,我暗下决心:定不辜负警官对我的期望。
“从识字扫盲到完成创作全过程 我打开了一扇重塑灵魂的心门” 为了克服语言上的障碍,我靠着两年聋哑学校的文化基础,报名参加了监区“三三三”识字班,从a、o、e汉语拼音开始学起,一点一滴积累。听不到,就对着口型辨识大概意思,讲不出,就用双手比划着向老师请教。好在识字班的民警老师很热心,我也在2年的时间里,学习掌握了3000多个汉字。 有了文化基础,就有了沟通的能力。非遗创作,每个作品都需要经历运思、描摹、启画、定型这几个基本过程,不是漫无目的制作。无论是人物描摹、山水勾勒、风景着彩、3D场景设计,都需要静下心来慢慢思考。我不能说话,这样就拥有了更多思考的时间。这个独特的优势,体现在作品创作过程,从点、线、面的勾勒到折、叠、裁、剪的塑形,细节雕琢上,我都追求分毫不差、精益求精。很多作品,前期的定型要经历几遍、十几遍的反复修改。 留君衍纸作品 《向阳的力量》
“艺术创作归根结底是修心养性的事 创作者的态度和心境 决定了艺术作品的高度和价值” “修心之路”是我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品,是以自己为原型,勾勒塑造一个改造“刺头”的修心历程。我把学习的所得所获以及对犯罪的自省自悟,用改造情景画面,一帧一帧描摹展现出来,这个作品共有六组,分别展现“自悔、自省、自思、自悟、自得、自变”的主题,耗时6个月,用了近12卷七彩衍纸材料。作品完成的刹那,从未有过的喜悦和成就感充斥内心,这份艺术特有的精神赋能,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 全神贯注创作,使我的技艺水平不断纯熟。后来创作的“青松之灵”,成为监狱第八届修心教育改造成果展中的压轴作品。这个灵感取材于白石老人的山水画。创作时,先彩绘出一棵傲立于红岩的青松,再将主干和枝叶根据向上延伸的姿态,用衍纸一点一点折叠出来。人的蜕变要有恒心,艺术创作也需不断坚持。好作品不可能一蹴而就,其过程的枯燥乏味,要有非同寻常的耐心和韧性,惟有坚持,才能有所得有所获,坚持,也让自己达到了精神内在的更高层次。 留君衍纸作品 《欲望的火焰》
“这些年,我没有过一次违规, 获得十余个奖项,被评为监狱十大修心典型” 从一开始半年创作一件作品,到现在一月创作两三件。这些年,我沉浸于艺术创作,用作品外在的艺术“美”孕育自我内在的“善”,通过衍纸画艺术作品的创作,实现了艺术作品的塑造过程与心灵蜕变的历程潜移默化地契合。我不能说话,但艺术是我表达心声的载体。我相继创作出“书香润心”“向阳的力量”“萌发的心苗”等优秀作品,先后入选两届杭州国际动漫节参展作品。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我创作了“红歌的力量”“百鸟朝凤图”“致敬逆行者”“点赞抗疫英雄”等富有新时代元素的作品,今年又创作出“最美的你”“感恩守护”“同心抗疫”等彩绘画卷。 留君衍纸作品 《百鸟朝凤图》 14年艺术修心路,让我由内而外发生了蜕变。这些年,我没有过一次违规,大大小小获得十余个奖项,掌握了根雕、苏绣、衍纸画、砂石画、3D水晶画等十余种非遗艺术制作工艺。 明年我就要新生了,回首过往,我很感恩曾经帮助过我的警官和同监犯,感恩修心教育多元文化润物无声的浸润。是这份特有的厚赐,让我这个残缺的小草,拥有了拔节吐薪的肥沃田园,得到了生命勃发的潜力动能,点亮了向阳生长的憧憬希望。 (根据留君 日记、口述 整理) 信息来源: 省监狱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