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局内要闻
浙江省监狱积极稳妥开展罪犯离监探亲工作

发布时间: 2018-02-27 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为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治本安全观,充分激发罪犯改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浙江省监狱单位严格落实司法部关于开展罪犯离监探亲工作的相关要求,开展专题研究,多次召集有关部门召开工作推进协调会,明确提高站位、积极稳妥推进离监探亲工作的总基调,坚持“积极审慎、依法规范、治本安全、多方协作”工作原则,顺利完成春节期间89名罪犯离监探亲工作。

一是坚持积极审慎,严格条件设置,选有“准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和司法部《罪犯离监探亲和特许离监探亲规定》法定条件基础上,细化离监探亲具体条件。开展全面评估,各监狱紧紧围绕罪犯犯罪性质、改造表现、剩余刑期、家庭关系、社会风险等情况,主动联系走访征求公安机关、司法局、村(居)委会等部门意见,详细调查了解罪犯家庭情况,注重罪犯离监后社会危险性及当地社会、群众、特定被害人反响,逐个开展综合分析评估,坚持做到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确保离监探亲罪犯“监内表现优异,在外安全稳定”,有效控制离监探亲工作的社会风险。

二是坚持依法规范,严格审批程序,批得“安心”。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全程透明,向全体罪犯公布条件和程序,由罪犯主动提出申请,经分监区、监区、监狱行政办公会逐级合议公示,层层把关,并主动邀请驻监检察室全程参与、实时监督,做到离监探亲工作程序规范、审批严格、全程留痕。省金华监狱、十里坪监狱、十里丰监狱建立罪犯“积分量化排位”制度,确保离监探亲公正规范。

三是坚持多方协作,深化协同配合,行动“连心”。坚持一盘棋工作理念,省局主动发声,充分发挥“浙江监狱”微信公众号宣传主阵地作用,主动向社会媒体详细通报罪犯离监探亲工作要求、审批程序等相关事宜,抢占舆论宣传高地,新华社、中新网、浙江卫视、浙江发布等主流媒体深入挖掘改造典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除夕晚8时左右通过滚动字幕形式报道我省离监探亲简讯,为罪犯离监探亲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省局积极争取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等上级部门的支持,省司法厅专门下发《关于做好罪犯离监探亲和戒毒人员奖励性外出探视工作的通知》,切实加强与公安、检察院、司法局、基层组织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探索建立“返乡报到挂号、在乡随时查号、离乡报告销号”管理模式,共同落实好罪犯属地监督管理工作,如萧山瓜沥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主动联系监狱通报情况,温岭市新河镇司法所要求离监探亲罪犯每日到司法所面访并进行指纹签到,每日向监狱发送罪犯签到时的照片。

四是坚持治本安全,以情感人,活动“暖心”。离监探亲是落实治本安全观的生动实践,是情感教育的新内容、监地协作的新方式,大大激发了罪犯改造积极性,充分发挥了罪犯亲属协助监狱做好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重要作用,重新修复了罪犯的社会支撑,全面构建了亲情共教工作局面,真正体现了“帮教一个、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如罪犯陈某为家人做年夜饭,耐心指导女儿填报高考志愿,尽到了为人子、为人父的责任,让家人感受到了监狱教育改造的成效;罪犯张某回到家乡后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参加村里的环境大扫除,担任村义务消防员;因为双囚的原因,罪犯夏某的孩子脾气变得暴躁、内心孤僻、不爱交流,这次夏犯离监探亲回家过春节,陪孩子谈心交流、给孩子添置新衣、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她还通过监狱里学会的剪纸技能,给家里剪了很多窗花,用美丽的窗花把整个屋子装扮一新,希望通过艺术的美调节孩子的情绪,温暖孩子的心灵,弥补对孩子的愧疚;罪犯赵某在家陪母亲买菜,付款时已经可以熟练地用微信支付,他还亲手为母亲烧了炒青菜、红烧鲳鱼,这些技能都是赵犯在监狱里学到的,母亲为其点了赞。此次罪犯离监探亲工作不但向家属、社会传递了狱内改造的真实信息,也展示了监狱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管理形象,展现了监狱挽救人、教育人、改造人的工作效果,推动了将“不跑人的底线安全观”向“向社会输出更多‘合格产品’的治本安全观”的转变,赢得了社会较好反响。



信息来源: 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