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稳步推进“五大改造”新格局
|
||||||||
|
||||||||
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牢牢把握新时代“五大改造”新格局的丰富内涵,围绕打造法治文明窗口、成长教育基地、净化心灵熔炉,统筹推进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五大改造”新格局。 一、强化根本认同,不断丰富政治改造新方法。坚持监狱的政治机关特点属性,把政治改造贯穿于改造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依托专家工作室系统研究开展政治思想教育,优化未成年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设置。突出成年犯政治教育,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学习和宪法学习教育主题活动,每天组织学唱爱国主义歌曲,每晚组织观看《新闻联播》并进行观后讲评,每周开展一次时事政治读报评报活动,每月读一本“红书”,在重要节点开展升旗仪式和成人礼,不断强化个别教育、集体教育、专题教育和社会帮教的政治内涵,拓展政治改造阵地,丰富政治改造载体,增强政治改造的针对性,激发罪犯自觉接受政治改造的内在动力。 二、强化行为规训,不断深化监管改造新举措。一是扎紧安全藩篱。扎实开展“强化监规纪律 净化改造环境”专项活动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按照“八个一律”的要求开展监规纪律大整顿、违禁物品大清缴、全所批帮大会等活动,形成改造良好态势;不断强化罪犯行为养成训练,落实罪犯改造规范一日流程;继续巩固和深化监管场所“四统一”工作,加强罪犯物品清单式定置化管理,全面规范罪犯行为和净化监内改造风气,维护监管改造秩序。二是规范文明管理。积极推进执法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两清单一流程”,进一步完善执法办案平台和工作机制,稳步推进一体化办案试点工作,健全执法责任制,开展执法监督检查,确保重要执法领域、重点执法事项和案件办理无差错。三是建构多元激励。严格执行未成年犯和成年犯分管分押分教,做到入监教育、关押场所、学习娱乐场所、习艺场所全面分开,实行物理隔离,明确未成年犯和成年犯改造的法律界限,同时对罪犯活动空间、行为规训、大帐消费、会见帮教等进行分级规定,强化分级处遇的正向激励和负向约束,引导罪犯自觉遵规守纪。 三、强化攻心治本,不断完善教育改造新手段。一是打造特色品牌。深入推进修心教育,研究制定《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深化服刑人员修心教育实施意见》,紧盯一个目标、两个维度、八项内容、三十二条教育措施,编写《修心教育100问》《修心日志》《习字修心》等系列资料,大力实施阅读修心“四项工程”和“三项评比”、推行“艺术行为团体矫治”、打造“成长教育”精品工程、打响“国学教育”特色品牌等修心教育项目化工程,努力打造“128”修心教育体系。二是深化交流协作。深化政府机关企业社团的社会帮教和罪犯亲属的亲情帮教,推进困难救助、法律援助、艺术帮教、传统非遗等进大墙,成立民盟“黄丝带”帮教基地、“香樟树”关爱基金帮扶基地,形成教育改造合力。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成长教育基地主场馆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开馆并投入使用,发挥成长教育基地重要作用,服务社会发展大局。 四、强化熏陶引导,不断拓展文化改造的新功能。一是把准文化方向。坚持文化改造的正确方向,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尚水文化”建设方案,突出文化改造的精神内涵,对陶艺、衍纸、沙画等8个“一区一品”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对监内文化雕塑、文化墙等设施进行整体设计,增强文化活动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功能上实现从“丰富改造生活”向“促进主动改造”转变。二是创新文化载体。大力加强文化改造阵地建设,整合监内电视台、教育专网和少年育新报等载体,积极打造面向全体罪犯的综合性文化生活平台。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建立艺术帮教基地,开展“非遗”进大墙,建好少年育新艺术团,发挥宣传报道组、运动队、兴趣小组等各具特色的文化组织功能。三是丰富文化形式。紧扣“青春、成长、感恩、责任”主题,大力宣传改造典型,开展情景剧、大合唱、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积极打造成长教育舞台剧,不断深化艺术行为矫治,使先进文化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促进罪犯自我改造、净化心灵。 五、强化技能培养,不断发挥劳动改造新职能。一是以习艺为导向。立足罪犯刑释后顺利融入社会,进一步健全完善习艺项目引进、劳动组织管理等管理制度,落实劳动保护措施。二是以规范促提升。严格落实现场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和工作流程,常态组织监督检查,强化定置管理,优化区域功能,全面提升习艺现场规范化管理水平。三是以教育提素养。开展罪犯岗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深入推进教育改造社会化,继续办好义务教育学校,推行全员课堂化教育,罪犯职业技能培训纳入社会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取得新进展,积极争取设立正规化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着力提升习艺素养,将罪犯改造成为具有正确劳动观念、良好改造习惯、过硬习艺技能的守法公民。 信息来源: 省监狱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