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工作 > 队伍建设 > 人物风采
巾帼不坠青云志 百舸竞流勇争先

发布时间: 2017-03-29 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巾帼不坠青云志 百舸竞流勇争先

记“全国五一巾帼文明标兵岗”浙江省女子监狱十监区

 

3月2日,浙江省女子监狱十监区教导员张盛从省总工会副主席张卫华手中领取了“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的奖牌。省女子监十监区是2016年浙江司法系统唯一获此称号的单位,也是我省唯一被推荐参加“全国五一巾帼奖状”评选的单位。

有一种光叫时光

在省女监十监区的时光岁月里,走出了一大批的先进人物,有全国劳模胡志平,全国司法系统先进个人何小芳,全国监狱劳教先进个人彭明菊,这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的监区,一大批的先进楷模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在年复一年的监狱工作中真正淬炼成了十监区的职业精神:有温度的坚韧女警。

惠卿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了,股骨头坏死导致腿脚不便,出行都要拄着拐杖,可她从来没有要求特殊照顾,她说:“我喜欢十监区这个阳光集体,在这样的岗位上没有工作的累,只有积极的生命力。”正怀孕的温翕翕一边给准备上厕所的服刑人员搜身,一边微微将身体往执勤台靠了靠,缓解一下久站的疲倦。杨炯趁着伙房收工的空隙,匆匆拿起吸奶器赶去母婴房,初为人母的青年女警,离开嗷嗷待哺的孩子,背着奶瓶来上班从不抱怨抑郁。时光带走青春,却留下精神,在任何困难面前,十监区的女警们个个热情洋溢,乐观向上。

有一种光叫阳光

假如要给省女监十监区贴一张标签的话,“高颜值”一定是第一位的,在这里你可以阅尽50岁的优雅,40岁的干练、30岁的端庄、20岁的青春,这样一支25名女警组成的高颜值团队,却没有丝毫的娇气,她们青春活力、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敢打硬仗。

十监区是一个特殊的监区,是整个监狱的艺术中心枢纽。育新艺术团赫赫有名,每一个节目每一台晚会的背后都凝结着十监区民警的台后付出。在文艺队的现场,十监区副监区长周帆安排完训练任务后,找服刑人员谈心,这名服刑人员因为畏惧舞蹈训练的苦想要退出。周帆拿自己举例,鼓励服刑人员坚持下去。从7点30到10点30,放在桌上的水杯一直静静待着,周帆来不及去喝上一口。监区民警既要承担日常管理的工作,更要挑起节目创新的责任。周帆在日常上班要做好整个监区日常管理协调工作,回到家还要找音乐、扒带子、学舞蹈,自己创编节目。面对这样的工作强度她从不抱怨,反而经常安慰新入职的民警,在普通的工作中挖掘艺术的美丽,在单一的工作中创立新颖的方法。

十监区的民警们十八般武艺样样在行,承担了整个监狱的后勤工作,文艺队、少犯、伙房、小报,涉及面广,没有监区不管的事情。克服警力不足困难,积极承担起监狱的各项文艺汇演,在历年的工会演出和监狱艺术节表演中创意不断,节目年年让人耳目一新。

民警周帆主演的微电影《传承》获得全国政法微电影一等奖;文艺队的《蚕梦》荣获司法部“放飞梦想”服刑人员艺术节目全国一等奖;纪录片《春来红霞飞》获“三贴近”纪录片三等奖;青年民警吴臻的自拍视频《police吴系列》,传递监狱工作正能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力。

高颜值不仅是因为外貌,更多是因为精神状态,十监区民警那种昂扬的斗志,积极阳光的心态是保持高颜值最棒的护肤品。

有一种光叫正义之光

作为平均年龄不到33岁的年轻团队,该监区将青春活力带到了严肃严谨的监狱工作中,产生了奇妙的化学作用。以温柔的姿态坚持严格执法,以积极的心态维护公正司法,以坚韧的执着完善文明执法。

监狱执法过程中,沟通是重要环节。面对服刑人员对法律法规的不理解,服刑人员家属对监狱管理的陌生,需要民警耐心做多次的工作。监区从小处着眼,坚持窗口服务大比拼活动,每个月在接见室安排一个民警进行接见咨询,并定期对窗口服务自查,温柔、热情、耐心的十监区民警被服刑人员家属成为窗口小太阳。通过窗口服务展现现代女警阳光形象。

通过狱务公示栏、狱务公开电子触摸屏、黑板报等形式,坚持依法公开服刑人员的权利、义务,考核、处遇、行政奖惩,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程序和结果,以及监狱收押、管理、教育、执法等方面的制度规定。设置监狱长信箱、检察官信箱等,定期召开服刑人员家属通报会,广泛听取服刑人员及其亲属对民警执法工作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及监察机关的监督。通过主动展示夯实阳光执法。

细致、规范是十监区执法工作的标准,正是在每一个繁琐的细节中,让正义之光普照服刑人员。

有一种光叫丁达尔现象

未成年女犯项某从小父母离异,父亲酒醉后家暴,缺爱的她渐渐开始厌学,打架闹事,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入狱。入监后项某常感烦躁、头晕,容易与同犯吵架,经常做一些暴力色彩的梦。监区的“知心姐姐”通过几次心理咨询,发现父母离婚对其造成极大影响,她渴望被爱,但又没有安全感,以致于以打架斗殴的方式来告诉别人自己很强。主管民警何婷婷坚持三个月的谈话引导终于打开了她的心扉,项某重新审视自己。新生后的她给民警写了一封信,感谢十监区女警对自己的帮助,她说在这里她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爱。

监区分管育新艺术团,能深刻把握丝绸文化这一耕耘服刑人员荒芜心田的利器。分管民警充分发挥特长,每周为艺术团服刑人员开设有氧健身操、音乐鉴赏等基础课程。作为监狱法制宣传警示教育基地,用取材于真实改造生活、蕴涵真情实感的表演全方位展示监狱的教育改造成果,大大增加了监狱在社会上的透明度,更为预防和减少犯罪发挥着重要的警示教育作用。艺术也重新塑造了服刑人员的灵魂。死缓犯蒋某便是一个典型,在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收到了公安机关的逮捕证,面对漫长的刑期她也曾一度迷茫,被挑选至艺术团改造后,乐理、声学、美学等一系列的学习唤回了她内心的平静,刻苦的训练激发了她的毅力。十二年来,在民警的鼓励帮助下蒋某相继拿到59门高等自学考试单科合格证,等于拿到了三个专业学历,成了大墙内的“自考达人”。

早上路过林荫小路,一束束光线从树叶中透过,形成一道道明显的光束;夕阳下的城市,一座座建筑之间透过的光束,这些在摄影学上称为丁达尔现象,这种肉眼常见的景象相机却很难捕捉。就像监狱工作一样,监狱民警的用心矫正,只是历史长河中自己知道的故事,但是这星星点点的光束,却是让社会更美好的希望之光。

巾帼不坠青云志,百舸竞流勇争先在平凡的岗位上,浙江省女子监狱十监区的警花们,兢兢业业,不计得失,她们都自带光芒,让有光的状态成为常态,用忠诚担当的公仆意识、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谱写着新时代的监狱文明管理之歌。

(苏丹 文/摄)



信息来源: 浙江省女子监狱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